(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站在地梨育苗试验田里,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镇西老藏营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开对着地头的提示牌逐垄查看秧苗长势。“今年种这些种子肯定能丰收。”刘文开胸有成竹地对农户说。
地梨学名甘露子,在西老藏营村已经有近百年的种植历史,主要价值是腌咸菜食用,亩均收入可达6000元左右。近年来,刘文开带领村两委班子、党员带头种植地梨,集中流转土地,培育新种源,争取扶持资金600多万元建成酱菜厂,努力把小地梨做成大产业。
为了支持西老藏营村地梨产业发展,去年11月,土默特右旗委在西老藏营村成立甘露子科技小院,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挂职副旗长孙文秀带领5名学生和乡村干部、种植户组成攻坚团队。村党支部负责组织农户种植、加工,科技小院负责产品研发、技术指导,萨拉齐镇党委负责找市场跑销售,一门心思提高地梨附加值。
“丰产不意味丰收,只有科技创新才能把地梨的价值吃干榨净。”这句话成了孙文秀的口头禅。西老藏营村引进2条生产线,研发了多口味酱菜产品和饮品;同时,在生产一线手把手培养了许多“土专家”“田秀才”,实现了技术就地转化,人才就地培养,产业就地升级。今年地梨预计亩均收入将突破8000元,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农户增收300万元。
“我们将在有特色产业的村建立科技小院,通过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人才发力,探索兴农富农的新路径,书写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土默特右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鲍俊峰说。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0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