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3月21日,中国气象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大气科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颁证仪式在哈尔滨举行,兰州大学西部生态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任燕、大气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药静宇荣获中国气象学会首届大气科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大气科学学院黄建平教授,大气科学学院院长田文寿教授受邀出席会议。
黄建平院士作为优博导师代表发言。他表示,未来的生活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激烈的竞争和各种诱惑,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承担责任,敢于征服困难、敢于改变现状;希望所有的大气学子坚持做追求理想的实践者,将来成长为一个有理想、有担当、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人,用所学的知识服务国家和社会。
任燕、药静宇作为优博获得者分别做了题为《污染过程湍流作用机理及细颗粒物输送研究》《Impact of Shifts in Vegetation Phenology on the Carbon Balance of a Semiarid Sagebrush Ecosystem》的最新研究进展报告。
拓展阅读:
任燕,2016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基础理论班,202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直博,导师为张宏昇教授),现为西部生态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任燕关注大气湍流这一经典的自然科学难题,挑战限制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进步的核心问题——稳定边界层和弱湍流运动,将理论难题与实际应用密切结合,直面大气污染防治的国家需求,提出了重霾污染过程污染物爆发性增长“湍流隔板效应”物理概念模型,揭示了重霾污染发生的边界层作用机制;开创性拓展了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在污染物输送研究中的应用,解决了细颗粒物浓度湍流输送及其参数化方案的科学难题。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3篇,其中发表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知名国际期刊的10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权1项、软件著作权3项。
药静宇,2014年本科毕业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基础理论班,2021年博士毕业于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联合培养),导师为黄建平院士,现为中山大学博士后。药静宇长期从事干旱区气候变化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陆气相互作用、干旱区碳-水循环,关注气候变化与干旱区碳水循环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降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预测的不确定性。建立并维护多个干旱区通量观测站点,发展可以用来插补长期通量缺测数据的方法,阐明干旱区不同植被类型碳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揭示了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加速干旱扩张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机制,构建模型预测未来干旱区碳通量的变化趋势。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和Future Earth Early-Career Fellowship,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5篇
内容来源 |兰州大学新闻网
编辑 | 李心月
责任编辑 | 彭倩
原文链接 |兰州大学学子荣获首届大气科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